關于我市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 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
——2020年6月15日在鐵嶺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 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促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 防治法)在我市的深入貫徹實施,提升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能 力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 會組成由副主任陳文彪為組長的視察組,于6月2日-3日對我市貫徹實施傳染病 防治法,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視察。視察組先后到昌圖縣、鐵嶺縣和市直的相關疾控中心、醫療機構、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鄉鎮衛生院 (防保站)等單位進行了實地察看,詳細了解傳染病應急指揮、監測預警、預防控制、醫療救 治、社會治理等體制機制建設情況,并與市衛健委、疾控中心、公安局、市場監管 局、醫保局、教育局等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交流,聽取了市政府專題工作匯報,與政府交換了意見?,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把人民健康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 位,扎實履行法定職責,在健全體系、提升能力、完善機制、強化保障等方面積極 采取措施,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傳染病防治法在我市得到深入實施,疫情防控工作 取得明顯成效,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得到顯著加強。目前,全市法定傳染病得到 較好控制;國家免疫規劃全程接種率達到95%以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有 效落實,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一)貫徹實施傳染病防治法的基本情況。一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防控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成立了由黨委領導、政府 負責、相關各部門參與的防治組織機構,將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規劃,明確了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治目標;加大財政投入,加強了 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站)的標準化建設;重新組建市、縣兩級的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大力支持各級疾控中心以及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進一步完 善機構設置,補充人員編制,采購核酸純化儀、振蕩器、熒光定量 PCR 儀等檢測設 備。截至目前,市疾控中心、市中心醫院、鐵煤集團總醫院以及鐵嶺縣醫院、昌圖 縣第二醫院、西豐縣醫院均已具備核酸檢測能力,開原市、清河區等地實驗室改造 也將于近期結束,縣域核酸檢測機構建設進度排名全省第二;加強了衛生應急演練, 提升了炭疽、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傳染病預防 控制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二是主管部門積極工作,法律的宣傳普及得到廣泛開展。近年來,在全市深入 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的同時,緊扣世界衛生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界艾滋 病日、世界無煙日等主題活動,充分利用電視、電臺、報紙等新聞媒體和板報、圖 解手冊等傳統手段,系統組織了防病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等形式多樣、豐 富多彩的普及宣教活動,使更多公眾了解傳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和有關政策,進一步提升了社會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自覺意識和全民健康素養。 三是相關部門通力協作,依法監管得到明顯加強。各有關部門根據傳染病防治 法及相關法規的要求,依法履行職責,全力配合,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健康教育、 改水改廁等綜合措施,科學有效地開展了傳染病防治工作。衛生部門充分發揮監督 執法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以問題為導向,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市 場監督部門加強監管,確保了食品衛生及傳染病防控藥械、疫苗的安全有效;教育 部門在學校開設了健康教育課,并將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學校專項督導檢查內容, 嚴防嚴控學校傳染病風險;農業部門每年對重大動物疫情防治工作進行專門部署和 檢查;水利部門適時對地表水質進行監測,確保了飲水安全。
(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情況。一是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基本形成。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 的應急指揮體系,健全和優化了平戰結合的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疫情救治和社 會綜合防控工作;強化了部門間和區域聯防聯控協調機制,設立了衛生應急與安全 生產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疾病防控、醫療救治和衛生監督等工作,形成了專業部 門牽頭協調、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各司其職的良好局面,提升了重大疫情應急響應 能力。二是公共衛生監測預警、疾病預防和醫療救治體系逐步完善。緊緊圍繞 “早發 現、早報告、早處置”的目標,強化了各級疾控機構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能力, 健全了網絡直報、輿情監測、醫療衛生人員報告、科研發現報告等多渠道疫情監測 和快速反應體系,基本實現了重大疫情風險監測預警信息數據共享。制定印發了 《鐵嶺市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了監測哨點布局,區域協同、聯 防聯控的風險預警體系已在全市基本形成;重新組建了市縣兩級的疾病預防控制中 心,加強了疾控機構能力建設,強化了對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相關工作的技 術指導、人員培訓、質量控制和督導評價、績效考核等職能;正在逐步健全完善公 共衛生人才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等方面的政策。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逐步夯實,目前已初步形成由市 級定點醫院和醫療機構、縣 (區)級醫院和區域性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 構成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醫防融合、中西醫結合和應急醫療救治能力明顯提升。三是公共衛生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得到加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級政府堅 持依法防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壓實屬地責任,完善社區治理,形成了全社會 力量共同參與、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公共衛生社會治理體系初步形成。社會協同 方面,積極引導、吸納社會力量和有關企事業單位參與公共衛生應急和防控工作, 大力發展公共衛生領域的志愿者組織和社會專業救治力量,特別是社區和村級組織 的公共衛生風險感知能力與衛生防護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公眾參與方面,加大公共 衛生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力度,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社區便民服 務、心理服務、通勤服務、宣傳服務等活動,公眾自我防護能力得到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一)傳染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內零星散發,在境外 持續擴散蔓延,雖然在我市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防控常態化依然不能放松;同時 如炭疽、霍亂、流感、布病、流行性出血熱等傳染病在近年來相繼在我市出現,傳 染病防治情況愈加嚴峻復雜;我市在肺結核預防控制工作上力度還不夠,尤其是對 青少年肺結核的防控工作需要加強。
(二)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規章制度還需完善。通過這次視察發現,傳染病防治法 中的部分條款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實際需要。例如,這次新冠疫情 發生時,對密切接觸者實施強制隔離措施,并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部分條款有義 務規定,沒有法律后果等。當前重大疫情防控配套規章制度還不夠完善,與我市傳 染病防治的工作實際和需要不相適應。
(三)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依然薄弱,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整體謀劃、系統 重塑、全面提升和織牢織密防護網的總體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我市各級疾控機構還 存在能力不強、機制不活、動力不足等問題,醫療物資等戰略儲備不夠,傳染病防治隊伍人員老化、學歷偏低、梯隊斷檔,公共衛生人才短缺,特別是基層公共衛生人才嚴重缺乏。目前,全市鄉鎮衛生院共有人員2045人,其中專職公共衛生人員僅 有242人,占比11.83% ,全市91家鄉鎮衛生院中,配備專職公共衛生人員的僅有 47家,占比51.65%,不能滿足現有工作的需要。
(四)傳染病防治以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還不夠深入。目前,我 市對傳染病防治還缺乏更為積極有效的宣傳手段,宣傳的形式、力度和效果還有待 改進和加強;傳染病防治單位在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培訓等方 面還存在差距。
三、意見和建議
針對這次視察中發現的問題,視察組對進一步貫徹傳染病防治法,加強我市公 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一)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落實傳染病防治責任。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 石。各級政府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 要深入汲取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作為治理體系和 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落實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 協調責任和監督責任,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要健全集中統一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指 揮體系,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各部門聯動、社會力量參與的防控機制建設, 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督促疾病預防控制 機構、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及衛生監督機構依法履行各項職責,實現預 防、治療和監管有效銜接;要注重加大對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有法 必依,違法必究。
(二)加大財政投入,建立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要加強財政保障力度,建 立起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要千方百計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用好用足用活國家 公共衛生投入政策,扎實推進市縣兩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提高硬件設施水平, 特別是要加強對基層傳染病防治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筑牢基層公共衛生“網底”; 要逐步完善患者醫療保障政策,加大對特定傳染病困難人群的醫療救助,減輕傳染 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三)完善制度建設,建立依法防控常態化機制。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更要放眼長遠,認真總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抓緊補 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把嚴防境外疫情輸入作為當前乃至較長一段時間疫情防控 的重中之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工作決不能放松;要高質高效推進制度建 設,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配套出臺 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規章文件,切實增強防控措施的針對性和 實效性,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有力地制度保障。
(四)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要 堅持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原則,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的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 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 力;要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提升傳染病檢測能力;要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 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發揮基層哨點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要提升 結核病防控能力,抓緊提升結核病醫院的救治能力和水平,著重加強對青少年 (重 點是高中階段)等易感人群的篩查力度;要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分級分類組建衛生應急隊伍,加大基層公共衛生防控隊伍建設,改革完善公共衛生 人才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 更多公共衛生服務人才充實到疾控中心、鄉鎮衛生院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 服務站,提高基層一線的疾病發現能力和先期處置能力;要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 中心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比重,提高疾控部門的疾病預防控 制能力。
(五)強化物資設施保障,提升醫療救治能力。要科學規劃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 備體系,建立完善壓茬使用、定期更換機制,及時動態調整物資品類和數量,優化實物儲備、技術儲備和產能儲備的配置結構;要抓緊補齊設施短板,長遠謀劃,科學布 局,加快傳染病救治定點醫院規劃建設和市屬醫院發熱門診改建,以及市中心醫院新 建為契機,重點加強負壓隔離病房、負壓重癥監護病房、負壓急救車等硬件配備和生 物實驗室建設;完善平戰結合的傳染病救治網絡,構建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 救治機制,提高醫療救治能力;要強化科技支撐,推進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統籌好 疾控中心、醫院、第三方檢驗機構力量,優化檢測方法,提升核酸檢測能力。
(六)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夯實公共衛生基層基礎。要強化街道 (鄉鎮)公共衛 生職責,切實把公共衛生政策落地落細;要把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發 揮社區 (村)公共衛生委員會作用,加強失管、棄管小區的服務管理;堅持群防群治的 好傳統,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社區工作者、黨員 和志愿者等力量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構筑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七)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群防群控的社會氛圍。要采取多種形式,切實 加大對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使各級干部和廣大群 眾準確理解、正確把握、深刻領會法律的各項規定;要采取多種群眾喜聞樂見和行之有效的方式,面向全社會開展疾病防控知識和健康教育,特別是要注重對老人、農村群眾和流動人口等易感人群常見病、多發病預防知識的宣傳,大力倡導科學、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在全社會廣泛深入開展 “公筷公勺”行動,并將衛生健 康和疾病防控知識等內容納入到校本教材,引導公眾和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 慣,切實提高社會公眾的傳染病防控意識和防控能力;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集中整治各類公共衛生突出問題,營造防治疾病、促進健康的良好環境;要做好公 共環境整治和生活垃圾處理,進一步改善公共衛生環境,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推動健康鐵嶺建設。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2020年6月5日
- 上一篇:
- 下一篇: